一、安防軟件的發展現狀
隨著安防系統在各行各業應用的深入,原有單純的防盜報警系統已無法滿足現代化管理應用的需要。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軟件為核心,通過信息交換和共享,將各自具有完整功能的獨立子系統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能夠提高系統維護水平、管理自動化水平、協調運行能力的開放式數字化的集成管理平臺應運而生。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當前安防軟件已經從原有單純的各報警系統與視頻監控系統的集成聯動,到現在的視頻監控、綜合報警、周界防范、監聽對講、門禁巡更、電教廣播、動環監控等多安防子系統之間的集成聯動,甚至能接入信息管理系統和行政辦公系統等業務系統,形成安防與管理綜合大平臺,為用戶形成統一的人機交互方式,并實現1+1>2的管理效果。
二、安防軟件在行業應用的特點與作用
隨著安防系統的豐富化、業務需求的多元化、業務管理的復雜化,迫切需要一個支持多業務應用、架構靈活、管理維護簡單的安防軟件。它應能大規模的集成管理多安防子系統,包括視頻監控子系統、報警防范子系統、門禁巡更子系統、語音對講子系統、電教廣播子系統、智能分析子系統、周界防范子系統、定位跟蹤子系統、動環監控子系統等,進行統一的資源調度和管理。同時它還能與企業和政府其他的業務系統集成,使安防系統與業務系統關聯,擴大安防系統在各個業務層面上的應用,實現業務管理和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
具體來說安防軟件應具有以下特點與作用:
(一)強大的集成聯動能力
安防軟件必須具備強大的集成聯動能力。安防系統不僅僅指視頻監控系統,還包括報警防范、語音對講、電教廣播、智能分析、周界防范、定位跟蹤、動環監控等各系統。安防集成軟件需要打破各子系統界限,同時與業務系統結合,完成信息規范,實現數據融合,提供一個操作簡單、功能強大,具有智能聯動功能的操作平臺,更廣泛地為用戶各個業務部門提供安全管理服務。
(二)集中的設備管理能力
安防軟件需具備集中的設備管理能力。對于一個大型的安防監控系統,涉及的站點、設備、配置、用戶等信息將會非常龐大,對它們進行方便快捷的集中式管理不可或缺。這些管理包括增加、修改、刪除、監測、配置等信息管理以及安全、權限、輪巡方案、錄像計劃、告警聯動/布防撤防等策略管理。安防軟件需要將所有這些信息融合在同一平臺上,便于統一應用、規劃和組織。
(三)分布式圖像存儲能力
安防軟件應具備分布式圖像存儲能力。在實際的安防監控應用中,由于通信或者網絡的問題,導致安防監控癱瘓的情況比比皆是,安防集成平臺軟件的分布式圖像存儲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它通過在前端直接支持硬盤錄像和告警事件存儲,確保在通信或者網絡中斷的情況下對現場的監控仍能繼續。這種分布式存儲、集中式管理設計思想,對于那些監控要求比較高的場合將非常有益。
(四)靈活的應用管理架構
安防軟件應具備靈活的應用管理架構。軟件支持C/S和B/S兩種模式,在實際的行業應用中,可根據用戶的管理機制、網絡情況靈活部署。用戶可無需安裝任何監控軟件,所有操作都通過IE進行,對分布在不同地點的攝像機集中管理。分散在網絡中不同地點、不同使用權限的用戶可同時監控同一現場,也可以任意選擇其它監控現場,各用戶監控不受影響,真正做到“多任務”的實時監控。
(五)面向服務專業化設計
安防軟件應是面向服務專業化的設計。軟件是專業性的集成軟件,與普通硬件廠商提高的硬件配套軟件不同,它應該是易于業務整合的SOA面向服務專業化的設計,而不僅僅是面向設備的管理,是能滿足用戶多層次管理、多業務部門和階段的安全管理業務需求。
(六)強大的兼容性開放性
安防軟件應具有很強的兼容性與開放性。可以兼容海康、大華、景陽、天地偉業、博康等行業主要設備提供商的前端設備,提供開放的第三方系統對接方案。如視頻業務對接時提供相應的對接開發包,應用業務對接時提供Webservice接口,與第三方平臺對接時采用標準的級聯協議。
(七)強大的伸縮性擴展性
安防軟件應具備強大的伸縮性和擴展性。應充分考慮二次開發的便捷性,提供Web開發框架和C/S客戶端開發框架;平臺軟件應支持級聯、分布式部署、負載均衡、服務器集群等技術,以滿足系統結構的不斷變化、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業務功能的不斷擴展。
(八)多級電子地圖導航
安防軟件一般具備電子地圖導航功能。以圖形化的形式,動態地表現出各個設備的運行情況以及各個報警監測點的當前狀態,并且支持地圖逐級訪問。當報警發生時,提醒監控人員報警事件的發生,同時彈出報警畫面,監控者可以通過電子地圖的提示快速找到報警位置,并根據報警畫面判斷是否為誤報,電子地圖作為安防監控的直觀方式,讓操作人員的操作更為簡捷。
三、安防軟件的創新技術應用
軟件系統關鍵技術的選擇對集成平臺建設成功有關鍵作用,結合安防軟件獨有的特點和使用現狀,安防軟件也有其創新性技術,如中間件技術、構架/構件技術、工作流技術、XML及WebServices技術等。
(一)中間件技術
在中心平臺的集成中,要實現不同操作系統、不同數據庫之間的跨平臺的分布式應用,采用中間件技術,可以在不改變原有系統的前提下,實現已有系統的信息整合。構造完整、健全的信息集成系統,可以很好地把不同部門的多種軟件及信息數據結合為一個有機的協作整體。在中心平臺的建設中,中間件技術將起到關鍵的作用,是數據處理系統、信息發布系統的實施基礎。中心平臺的基礎中間件將充分考慮信息平臺的實際需要和特點(如多源異構數據整合等),并選用成熟的、符合國際標準的中間件(如J2EE等)。
(二)構架/構件技術
基于構架/構件的軟件體系結構能夠通過對系統構造的理解來提高有關軟件工作人員的系統設計和系統分析能力,從而在系統組織、結構重用、運行模式、系統分析和系統維護等方面降低軟件設計和開發的成本,促進軟件系統生產效率的提高。采用基于構件的技術和UML建模語言來進行系統的設計,實施迭代式的設計開發。統一建模語言(UML)具有直觀化、明確化特點,是構件和文檔化軟件系統產物的通用可視化建模語言。UML可以與所有的開發方法、生命階段、應用領域和媒介一同使用。
(三)工作流技術
各應用子系統都將采用分布式構件進行搭建,為將來的構件重用和組成基于工作流和集成流的高級中間件打下良好的基礎。當各種領域構件建成功以后,可以通過基于工作流的高層中間件來進行高層次的集成。工作流過程定義語言將現存的構件通過工作流結合起來,通過工作流引擎執行工作流來實現新的系統流程和功能,而不必重新開發新的應用構件,大大增強了系統的靈活性和可重用性,最終可以達到適應變化迅速的用戶需求的目的。
(四)XML和WebServices技術
軟件平臺中的數據具有多源異構的特點,對于此類數據的處理首先要求對數據的描述要有簡單易行的一套標準。XML是現在流行的數據交換標準,特別適合表述和交換復雜的數據對象和類型。在信息平臺的建設過程中,數據采集及數據處理系統把XML作為數據格式描述的統一標準,并納入數據規范的制定當中。同時,在數據分析中,也便于采用數據挖掘、OLAP(聯機事務分析)等技術的應用。另外WebServices技術支持XML、SOAP、WSDL、UDDI等開放標準,可以通過HTTP協議實現穿越防火墻的軟件互操作和數據交換,實現跨越各種技術的軟件集成。